仙洞巖

地方耆老相傳此洞於清治時期時是漁民休息場所,後為祈求捕魚平安而供奉神明。戰後在此修行的仙足尼師則於民國63年(1974年)表示過去傳說 ...

仙洞巖

仙洞巖,舊名靈仙洞最勝寺、靈仙洞最勝禪寺、基隆仙洞辨天宮,簡稱仙洞,是位於臺灣基隆市中山區的海蝕洞佛寺,歷史可追溯至臺灣清治時期,被列為基隆市文化景觀,也是附近地名仙洞庄、仙洞町、仙洞里的命名依據。

清治時期[編輯]

地方耆老相傳此洞於清治時期時是漁民休息場所,後為祈求捕魚平安而供奉神明[1]。戰後在此修行的仙足尼師[註 1]則於民國63年(1974年)表示過去傳說有仙人於此得道故名為「仙洞」,又相傳同治年間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湖南省的和尚於此修行,為其同學夏獻綸請來[3][4],後來被夏氏帶回中國大陸,夏氏也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留有「海外洞天」四字及遊記碑刻[2][5][6][7]:2[註 2]。

學者葉玉雯則根據頭城人李逢時〈雞籠八景詩‧仙洞鳴泉〉詩作中「不必飛昇人亦仙」一句,推論清同治五年-八年(1866-1869年)龍華派源齋堂(今代明宮)張賜歡已在此修行[5]。此組詩收錄於《泰階詩稿》,較同治十年(1871年)陳培桂纂修《淡水廳志》記載的雞籠八景略早但有部分差異,其中仙洞之景名為「仙洞聽濤」[註 3][8]。不過李逢時八景詩至昭和八年(1933年)才被流傳,日治時期的基隆八景詩多半沿襲《淡水廳志》之記載[9]:53-54。

光緒元年(1875年)豫章許廷瑞留有「慈雲遠蔭」題字。[7]:3

日治時期[編輯]

根據學者李嘉瑜的研究,仙洞為基隆八景中最常出現於日治旅遊手冊和地方文獻者,出現時也都會標明其為八景之一。不過基隆築港後海潮聲已不如從前響亮。[9]:68

由於仙洞於日治時期的發展與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基隆布教活動密切相關,故下文根據該宗於基隆地區活動的布教使、或該寺住持任職期間進行分節。

細野南嶽任內

細野南嶽為妙心寺塔頭隣華院之弟子,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1月以隨軍布教師身分來臺,其隨乃木希典在基隆、臺北一帶巡視時,便發願未來要於臺北、福建設置臨濟寺院[5],以臺灣為基地將教務推向中國大陸、建立「鎮南」事業[10]...

相關分類資訊

基隆市【市立仙洞國小】各年級有幾班?專任教師有幾人?

以下是基隆市【市立仙洞國小】最新校別資料,包含縣市名稱、鄉鎮市區、學校名稱、班級數、學生數、專任教師數、職員數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