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區

1732年清雍正年間,潮州府客家人岸裡社通事張達京與岸裡社平埔族土官潘墩仔獲得允許開墾此地,其後自中國大陸引進男丁,闢建貓霧捒圳(後稱葫蘆墩圳),灌溉範圍廣大。1736 ...

豐原區

豐原中正路

豐原區(臺灣話:

Hong-guân-khu[4];客家話: Fûng-ngièn-khî;日語:豊原〔豐原〕/とよはら Toyohara),舊稱「葫蘆墩」[1],位於臺灣臺中市北部,為臺中市山線地區的發展中心,原臺中縣縣治所在地,區內人口約有16.4萬人[2]。早年因在臺鐵臺中線與東勢線交會點上,成為山線地區農林業的集散中心,並在臺灣經濟起飛時期,因中小企業興起而帶動工廠發展,加上縣政府座落於此,銀行和診所林立,使當地農工商興盛,市況相當繁榮,是北臺中山線地區的政經、商業、教育、藝文、交通等重要區域中心。重要農產品有椪柑、巨峰葡萄、高接梨、紅柿等。由於豐原曾是縣市首府所在地,因此境內擁有國家教育研究院臺中院區以及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等多座大型公共建設,在縣市合併後臺中市政府的部分局處單位亦設於陽明大樓辦公。 葫蘆墩墩腳遺址,在大街尾福德祠後方

豐原區舊稱「葫蘆墩」,由巴宰族岸裡大社文書(AH2247)[5]與(AH2253)[6]皆可看到一葫蘆形狀且開口方向一致, 可知葫蘆墩地名來自葫蘆形狀的土墩。配合日本時期繪製的台灣堡圖(兩萬分之一圖層), 原先葫蘆墩的位置在葫蘆墩庄(街)東北方, 現豐原國小校地。岸裡大社文書(AH2253)[6] 葫蘆墩北方有路橫越葫蘆墩圳上埤兩分支流, 並設有兩座橋梁,就是現三豐路與近火車站的豐榮一橋與豐榮二橋,上埤的分流位置在北湳里角潭福德祠(水上土地公)。18世紀中葉以前,豐原為平埔巴宰族岸裡社與烏牛欄社(今南嵩里的烏牛欄溪一帶)的屬地(巴宰語為「Holotun」)。由於早期當地土地肥沃且灌溉便利,使當地生產的葫蘆墩米米質佳,且媲美瑞穗佳稻產地豐葦原,故於1920年摘取神敕「豐葦原之瑞穗國」,將葫蘆墩改名為「豐原」[7]:71。

2018年國道4號台中環線施工期間,在豐原1號隧道西口發現「朴口文化遺址」,挖掘出新石器時代晚、中期的營埔文化、牛罵頭文化層等文物,台灣軟玉材質的人形意象飾品及陶器、釜鋤形器、錛鑿形器、石刀、網墬等石器,在出土後移交給臺中市文化資產局。

...

相關分類資訊

臺中市【市立豐原國小】各年級有幾班?專任教師有幾人?

以下是臺中市【市立豐原國小】最新校別資料,包含縣市名稱、鄉鎮市區、學校名稱、班級數、學生數、專任教師數、職員數等:學...

臺中市【市立葫蘆墩國小】各年級有幾班?專任教師有幾人?

以下是臺中市【市立葫蘆墩國小】最新校別資料,包含縣市名稱、鄉鎮市區、學校名稱、班級數、學生數、專任教師數、職員數等:...